
經過將近3年時間的攻關研發,浙江農林大學光機電工程學院教授錢孟波團隊近日成功研發出了一款林果采收機器人——折展式林果采收一體機。
“林果采摘存在人工采摘勞動強度大、效率低,機械化采摘技術滯后,采摘容易損傷果實與果樹,果實易腐爛等問題。與此同時,丘林山地地貌的果林通常還存在著機器運輸難,果類多樣難以統一采摘方式等難題。”錢孟波說,為解決這些難題,他帶領學生團隊從2021年開始研究攻關,發現折展式的采摘結構可以適應丘林山地的林間作業環境,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們研發了折展式采收一體機。
學生團隊由10多名學生組成,既有研究生也有本科生,既有機械專業學生也有林學等專業的學生,他們專業互補、協同研發。研發團隊學生負責人、該校研一學生鄭恒意介紹說,他們研發的機器人以六連桿折展單元構成的倒傘型折展機構作為果實收集裝置,不需要人在設備上操作,通過相關的程序進行控制。此外,機器底座自重1.3噸,傾斜角度超過30度也能保持平衡。其獨特的結構賦予其較大的折展比,并通過伸縮桿的調節,實現收集范圍的靈活調整,從而提高了機械的普適性,使其能夠適用于山核桃、油茶、板栗、銀杏、楊梅等十多種不同類型的林果采收。
鄭恒意表示,該設備還有一個優勢就是盡可能不傷害林果,“通過震動機構對二級樹干進行搖動,使果實自然脫落至倒傘收集器中,再經由機構中心的漏斗槽,將果實順利導入收集箱,實現采收的全程自動化。這一創新設計不僅提高了林果采收的自動化程度,降低了勞動成本,還大幅提升了采收效率。”
去年11月,團隊研發的折展式林果采收一體機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并已成功組裝生產。前不久,研發團隊與諸暨市千翼網絡科技工作室達成合作,在生產設備的同時,開始在寧波余姚、杭州臨安、衢州開化等地進行實際運用。實測發現,一臺折展式倒傘型林果收集裝置效率相當于20個農民,一臺采收一體機工作效率相當于48個農民。
“下一步,我們將從目前比較簡單的林果采收機械出發,向著復雜的林果采收方向發展,爭取讓林果都能有合適的機械進行采收。同時,我們還將與周邊農戶和農機化合作社達成合作協議,針對不同的林果樹木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鄭恒意說。
《科技金融時報》:20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