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豐盈檔案校史資源,充分發揮檔案校史育人功能,學校持續深入開展口述校史系列尋訪活動。自9月開始以來,以曾經的勞動生產實習為主題,先后采訪了董幼斐、付秀蘭、范義榮和吳祖映等4名退休教師。

訪談中,老教師們撫今追昔,用真誠質樸地言語再現了老一輩農林師生在山林間艱苦勞動的感人場景,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案例詮釋著浙農林人愛崗敬業、勇于創新、甘于奉獻的勞動精神。

董幼斐和付秀蘭老師深情地回憶了學校五六十年代學生在千秋關造林實習的艱難條件和師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1964年,全校師生到千秋關植樹造林,那里海拔高,天氣很冷,我們的行頭是一把鋤頭、柴刀、蓑衣和箬帽,中飯自己帶,每天要上下山好幾趟,還要自己背燒飯的柴火…但是那時,教師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勞動,發展出了動人真摯的師生情誼。”范義榮教授作為東天目林場創立的見證者之一,娓娓講述農林人齊心協力,讓東天目林場從荒山披上“綠裝”:“東天目林場是學校八九十年代學生生產實習的重要基地,先后接納近2000名師生的勞動實習和科學實驗,當時雖然條件艱苦,但大家干勁十足。”吳祖映老師更是深情回顧了曾經的農林學子翻山越嶺進行勞動實習,開展植被、土壤和病蟲害樣本調查分析,最終完成畢業設計的場景。

記憶是珠,校史是線,農林前輩們在山林間艱苦奮斗的背影始終詮釋著“堅韌不拔 不斷超越”的學校精神和“肯干、實干、能干”品質。本次“那些年的勞動生產實習”口述校史系列尋訪不僅是對校史文化的再挖掘、再提煉和再升華,更是鮮活生動的“思政課”教材。據悉,后續口述校史系列尋訪活動將繼續以系列主題的形式,從不同角度去探尋學校的發展歷史,展現農林人的心路歷程和獨特風采。
(檔案館 汪翠翠)